2)第43章 ‘汉斯’参军_这世界危在旦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部参谋。

  对面的‘汉斯’叫施密特,五十好几的德国军人。这人古板、冷漠、一丝不苟、头发被竖的整整齐齐,像雕像似的。

  施密特原本是‘帝国师’的团级军官,曾经在东线跟苏军打过,战败前被调往西线跟美国搏杀。

  第三帝国完蛋,施密特辩称自己是国防军,命大躲过美苏双方的审查。在被派往中国之前,他在汉堡市政厅谋了个公务员的职位。

  总理出访东德,施密特阴差阳错跑到遥远的东方来。当他站在一排‘野蜂’自行火炮面前,心情极度复杂,心硬如铁的男人也会难过到心酸落泪。

  赵眼镜提问时,施密特正侧脸瞧着山地公路上的车队,特别是M19重型拖车。美军在二战大量使用这玩意为装甲部队提供机动性。

  普通军迷往往只对比坦克火炮之类战场主装备的性能,少有人明白辅助车辆的重要性。

  德国装甲部队的主装备不落后,但在辅助车辆上就很拉胯了。

  后世开玩笑说‘第三帝国’是‘神圣骡马帝国’,就是嘲讽纳粹德国太穷,卡车数量不足,油料供应跟不上,后勤还要用骡马来搞运输。

  普通吃喝拉撒用骡马还能凑合运,十几吨几十吨的战车靠骡马可不行。缺乏足够的大型军用拖车,导致德军坦克只能消耗宝贵的摩托时间自己前往战场。

  坦克发动机和变速箱工作环境极其恶劣,能连续机动二十四小时不抛锚就可以感谢老天爷了。

  现实中就是美军装甲师靠拖车机动,总能齐装满员赶到战场。德军往往有大量宝贵的战车沿途抛锚,无法投入战斗。

  后世总是嘲讽‘虎式’坦克双重负重轮容易坏,太难修。可有几个人知道亨舍尔设计‘虎式’时可没想过让这五十几吨的家伙自己在战场上来回跑。

  当然,德军不是最惨的,苏军才是惨。

  苏联是知道自己卡车拖车不足,所以特别强调坦克能自己从集结地出发抵达战场。

  可真打起来,苏联坦克军几百辆坦克,能按时赶到战场不到一半,极端情况只有几十辆。沿途打成填油战术,不被德军虐死才怪。

  T-34在战争期间生产了超过四万辆,但幸存下来的不到一万,坦克和成员的损失率高到吓人。

  后期要不是美国佬援助了卡车和拖车以及汽油,苏联的装甲攻势根本打不起来。

  而现在,志愿军居然有足够的美式拖车来运战车,把施密特这个从尸山血海爬出来的德国军官看的一愣一愣。

  出于德国人的严谨,施密特看了账面上的重型拖车后,还一辆一辆的检查状态,确定新组建的德械炮兵师有充足的卡车和拖车。

  有了足够的运载工具,十几吨的重炮和几十吨的坦克就可以在战场上快速机动,既可以伴随部队进攻,也可以掩护部队后撤。

  这作战效能可比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