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一百二十八章、实力对比_地中海霸主之路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好的消息,1927年英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%,创下了五十年以来的新高。

  隔壁的高利贷帝国更猛,192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飙到了%,一举超过了1914年的巅峰水平。

  作为代价,1927年英国本土的工业总量下滑了百分之十五点三,不到世界大战前的三分之二。

  受此影响,钢铁产量跌破了7百万吨,煤炭能源消耗量也下降了百分之十六。

  如果持续下去,要不了多久臭伦敦,就不复存在了,青山绿水指日可待。

  斐迪南也算是为了英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

  法国的情况就要好上不少,1927年法国的工业总量也下跌了3个百分点,钢铁产量在680万吨原地不动,算是稳住了。

  这和两国的产业结构有关系,法国工业能够转移的,在前两年就转移的差不多了。

  加上本土资源的关系,像食品加工、葡萄酒等轻工业利润一直都很不错,法国人就算是转移产能,也不可能放弃这些优势产业的。

  这方面是英国人比不了的,他们的原材料大都需要从海外殖民地运回来,制造成产品再返销殖民地。

  不但增加了运费,还要加上本土高昂的人工成本,自然就没有多少利润了。

  所以英国资本家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将这些产业转移出去,以获得更大的利益。

  法国资本家就不一样了,原材料是本土产的,与其运出去代工后,再运回来,还不如就在本土生产方便。

  产业转移,就像是一道闸门,一旦打开就再也合不上了。

  资本家们为了追逐利益,在原料产地或者是人力资源廉价的地区建厂,才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。

  可以说,英法未来产业空心化,已经成为了定局。并且还会遗传给欧洲各国,未来劳动力力密集的产业,就要和欧洲告别了。

  这也是斐迪南为什么要不断扩张的原因,不控制一些原料产地,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要面临一个非常尴尬问题,产品生产成本丧失竞争力。

  “陛下,这是我们1927年国内的经济发展报表,后面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情况。”康斯坦丁说道

  从财政收入上来看,1927年保加利亚的政府总收入为亿列弗(约合亿英镑),仅此于大英帝国的亿英镑,远远超过了法国人的728亿法郎(贬值过后,约合亿英镑)。

  (备注:世界大战后,受通货膨胀影响,各国货币都出现了贬值,因为黄金产量增加,和黄金挂钩的比例没有变,购买力却下降了)

  可以说,所谓的欧洲三大国,法国人已经完全掉队了,并且还是质的差距。

  这还是建立在斐迪南的蝴蝶效应下的,法国人在一战中的损失没有那么大,又多了古巴殖民地,还有一部分的巴拿马运河控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